今天标题中提到了“店群”和“无货源”两个新词,对于博主们来说可能稍微有点陌生,但对于一些做电商的朋友,那是熟到家了。
“无货源”你可能没听过,但是一件代发,可能就不陌生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更容易理解,你在小红书上开个店,自己没货还不想囤货咋办呢?
简单,在小红书直接上架一个拼多多上在卖的商品,标题,封面,详情页和他一模一样,价格改高一点就好,这时候有人来你这下单,你就去拼多多下单,做个中间商直接赚点差价。
这时候,不用发货,不用囤货,连美工都省了,利润直接拉满,无本万利讲的就是它。
不过,过程中还有几种不同的路子,比如刚才说的是去拼多多拿货,其实也可以去1688拿货,还有的是跟其他厂家谈好了直接一件代发,但是不管怎么样,逻辑没区别,都属于“无货源”电商。
既然无货源这么爽,做的人还不够多,那肯定有点bug,bug就是单个店的售卖都比较少,所以这些商家想了另一个办法,就是“店群”,一个店能赚100块,那我开100个店,不就1万了吗?
没错,他俩,基本上是绑定关系,所以,也都在小红书的打击范围内。
01
如何清退?
不卖关子,我们先来说说小红书是如何清退无货源商家的。
1)小红书怎么判断违规?
小红书将对平台内交易行为进行监测,根据包括但不限于系统识别、商品售后、商品评价、商品举报、媒体报道、消费者反馈等因素判断商家店铺是否涉嫌无货源经营,并界定如下违规情节:
(一)情节一般
1. 商家店铺内有订单被消费者投诉为第三方平台发货,且经平台认定为商家责任的。
2. 商家店铺内有商品被消费者反馈为第三方平台发货。
3. 物流发货层面识别到使用其他平台电子面单发货的行为
4. 平台通过大数据等风险识别方法判定商家存在无货源代拍行为
5. 其他小红书认定的疑似无货源代拍场景。
(二)情节严重
1. 商家店铺内有3单及以上的订单,被消费者投诉为第三方平台发货,且经平台认定为商家责任的。
2. 商家店铺内有2个及以上不同的商品,被消费者反馈为第三方平台发货。
3. 商家店铺被处罚后未及时整改,又出现二次违规或恶意操作规避的情况。
4. 商家店铺发生大量消费者投诉、媒体报道等负面舆论事件。
5. 其他小红书认定的无货源代拍,且影响面较大的商家。
简单来说,是通过用户举报,平台检查以及社会新闻来进行认定的,根据无货源商品的次数和社会面严重程度分为情节一般和情节严重,分别进行处罚。
同时无货源的认定行为涵盖面比较广,基本上全部的无货源行为,都包含在内了。
2)小红书如何清退店铺?
扣除店铺分:小红书有权视情节严重性,扣除店铺分;情节一般的每次扣25分,情节严重的每次扣100分。
限制发布商品:指限制商家发布新商品或上架待售商品。
冻结商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搜索、导航、营销等各项渠道对单个在售商品信息进行屏蔽。
限制店铺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商家及其入驻店铺在售商品在搜索、导航、营销等各渠道展示结果中进行屏蔽。
限制参加营销活动:指限制商家参加小红书官方发起的营销活动。
支付违约金:小红书有权根据本规则及《小红书店铺服务协议》,在保证金中扣除一定金额的违约金。
清退店铺:小红书有权根据本规则及《小红书店铺服务协议》,停止与商家及其入驻店铺的合作,下架店铺内所有出售中的商品。
如商家违规行为给小红书或任何第三方造成损害的,应承担损失赔偿责任。小红书除有权对违规商品及店铺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外,还有权取消或收回商家获得的不当利益(如有)、扣除商家店铺资金,用以弥补小红书或第三方的损失。
总结下,虽然小红书不是发现一次无货源就直接清退那么极端,但很明显也只是暂时留一线,如果不及时改正,那么离闭店当真不远了。
这套规则套入到无货源商家里,无货源商家店内的商品数量是非常多的,一般可以达到几百件,上千件,1-2件商品不过只是其中的千分之一而已,如果卖了3件商品就被认定为情节严重,那么他们这种基本上可以直接关店了。
所以表面看似留一线,实际上这一线对于真正的无货源商家是压根没留的,留的是一些普通博主想试试开店赚钱的。
但假设被误判了,商家也可以通过申诉来解决,只不过申诉的条件是比较苛刻的,大多数无货源商家想暗渡陈仓是不太可能的,申诉所需的材料,可以见上图。
其次,这也不是小红书首次对无货源出手了,在此之前,6月的时候,小红书也曾对“店群”进行了限制,高度限制了商品的上架数量。
当时我也发了朋友圈做了解读,这种店群模式也是典型的流量变现逻辑,与小红书的电商逻辑属于背道而驰,也是非常伤害平台体验的,所以一定会被治理。
02
无货源坏在哪?
为什么小红书平台要清退无货源?无货源和店群坏在哪里?我分析了一下,主要有三方面。
1)不是一手货源,用户体验极差
无货源本质上就是左手倒右手,自己做个中间商,对于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参数也完全没有任何了解,一键搬运,一键上架,就是真实写照了,能不能卖的出去,其实靠的是每天总有那么几个人,在一千件商品里买那么几个,靠的就是运气,玩的就是流量够大,总有漏网之鱼。
但这种逻辑下,完全不是商品够好,也不是靠内容带货能力强,所以对于平台的用户来说,无论是售前,还是售后都一定是极差的体验,即便商家有心做好售后,也是无能为力的,上千的商品,还不一定多少个店铺,哪顾得过来?
而且这一点也要说到价格体验上,当下的用户对于价格是非常敏感的,但是无货源对于产品价格是没什么优势的,无货源是在商品的正常售价基础上额外加价,而不是在原售价基础上分成,这就导致,用户在小红书花20块钱买的水杯,可能在拼多多花15块钱就能买到,你说用户知道了气不气?
2)产品同质化严重,不利于电商发展
其次就是商品同质化很严重。
中国的消费品牌很多,但是互相模仿的情况也非常严重,举个例子,你一搜水杯,可能前50名里,有40个水杯长得是差不多,虽然可能工厂不一样,但是用户可没管那么多。
这种本就严重的同质化商品,在叠加店群模式,相当于一个商品复制了几百份,上千份。
平台Sku是多了,但都是重复的Sku,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毫无意义,对于用户来说,商品反反复复,价格奇奇怪怪,还是选不到合适的商品。
其次,这还会导致商家端,劣币驱逐良币,好的原创独家商品,Sku就一个,就算口碑评价再好,也会淹没在汪洋的同质商品海洋里,这时候好的商家对于小红书的持续精力投入会感到不值得,于是也就逐渐离开了,小红书也需要保障优质品牌的权益才行。
3)产品低质,对平台形象有损
第三,我认为很严重的一点是对平台的形象有很大的损伤。
小红书是一个生活方式平台,但就用户画像来看,是偏年轻的,是偏向高线城市的,这种用户对于产品的质量是有更高要求的,没人想买低劣用户,换句话说,这些用户要性价比,但不是想要花更少的钱打水漂。
不过做店群或者无货源模式的商品,却大多数以低劣或者“白牌”商品为主,很好理解,大牌不让搬,搬不了,价格上也没优势,能搬的也就剩小商品了,而是还偏向于日常细分类目的小商品,而且还是小品牌的商品。
所以当你在一个平台里发现很多的商品都是低质量商品,你对这个平台的形象也会大打一个折扣,以至于短期内的印象不可改变(就像很多没接触过小红书的人,依然认为小红书现在是一个美妆平台一样),这一点就很危险。
这三点,单看任意一条都对小红书影响不小,三者叠加就更加恐怖了,小红书也不得不治理,
只不过这个治理速度很快,从年初开始有不少小红书店群培训,再到现在严格治理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对比其他平台是快了很多的,像拼多多早期的时候,大多数的商品也都是1688搬过去的,但拼多多对此的态度是比较缓和的,直到后期才开始逐渐的治理,可小红书为什么不一样,要治理的这么快?
03
小红书的选择
在我看来,小红书并非一个纯粹的电商平台,而是一个社区产品,在早年刚起步时,大家在社区里聊的就是怎么买,买什么,根本就是为了买到“好东西”,所以电商业务作为社区中长出来的新业务,也要继承着小红书的原有基因。
这基因是什么?就是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买到好东西,而不是回过头来,大家只要买就行了,不用管是什么东西,那就失去了小红书存在的根本性意义。
所以对于小红书来说,匹配的商品数量才是第一位的增长目标,单纯的商品数量是排名很靠后的目标,甚至算不上目标。
这一点在小红书的种种运营思路上都能看得出一些端倪,比如,董洁在小红书直播火了之后,是有很多品牌希望能搭上这条船的,其中不乏一些大牌,但是这些大牌为什么找董洁呢?是因为董洁很火,流量很大,所以觉得一定能卖的好。
但在小红书的逻辑下,产品必须契合,董洁必须认可,这是不可动摇的底线,而不是“大牌”“低价”一律上,所以拒绝了不少品牌的合作,在小红书的逻辑里,真诚推荐第一位,卖货只能排在第二位,这也说明,小红书是在以通过牺牲利益的方式来换取用户的认可和价值的
有些人会认为,小红书这种做法是很矛盾的,既然要卖货,又不放开了让大家狂卖,而是畏首畏尾的挑着卖,是不是有病啊?
其实会这么理解的人,大多数也都是流量思维的商家,甚至可能不是小红书原生用户,而是看重了小红书的流量,觉得是个红利,可以“薅”一波的人,但小红书也正是想拒绝这群人,因为他们会破坏小红书的生态。
所以,如果你能理解这种逻辑,其实在小红书是很好卖货的,不用想着弯弯绕绕,开店群,上架N个产品,只需要做好产品,只需要做好内容,产品就自然卖出去了。
小红书这种逻辑很像什么呢?
很像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怀揣着理想主义,莽莽撞撞,不相信这世界的一切真相,躺在小区的躺椅上,在满是雾霾的天空里,抬头看见了一颗星星。
像极了那年,在北京的我啊。
相关标签: 店群再见 小红书清退无货源电商
评论列表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