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hatGPT发布至今已经整整半年了。在这半年中,国内几乎每家科技大厂都在做自己的生成式AI大模型——就在本周,我又看到了两家科技公司发布“自研通用大模型”。然而,由于监管、技术等多方面原因,国内用户迄今尚未真正享受到生成式AI的成果,也无法分辨谁真谁假、谁在投入而谁又是在玩概念。
在我的朋友圈,转发各种“大模型发布会”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大模型有点审美疲劳,也怕被忽悠了。
我的观点:生成式AI真正的机遇在于应用层,就像任何基础研发的突破必须传导到应用技术环节才能真正对人类造成改变;从社会价值看是如此,从商业价值看也是如此。
在海外,微软早已公布了内嵌GPT功能的Office;办公协同软件Slack也绑定了强大的AI助理;Adobe则将在Photoshop, Premiere, AfterEffect等一系列内容创作软件的新版本中加入AIGC功能——AI正在迅速变成一项生产力工具!相比之下,国内生成式AI的应用尝试还处于初期,目前测试的也是以个人应用、通用应用为主;生产力应用不但少,而且比较零碎,局限于文档等垂类。总而言之,研究“重复造轮子”的很多,研究“怎么用轮子造车”的很少。
因此,你能理解当我看到5月31日钉钉发布“钉钉斜杠/”AIGC功能时的激动心情。4月18日,钉钉在春季发布会上实景演示了一条“/”以及四个具备大模型能力的应用层场景;我本来以为也是概念先行,至少还要等个小半年,可是没想到仅仅相隔一个多月就能用上了。今天,钉钉斜杠“/”开始对企业客户的邀测。这也使得钉钉成为了国内第一个全面拥抱生成式的生产力工具平台。
在好奇地试用了几个小时“/”之后,我的感受是:虽然还很早期、有些稚嫩,但是它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生产力潜力,而且切中办公室白领的“痛点”。具体而言,目前钉钉邀测的产品,其应用场景主要包括IM、文档、视频会议和应用开发;应用能力主要包括文生文、文生图、摘要提取和应用生成等。可能你会觉得,这些能力没什么大不了的,各家大模型都能提供;但是关键在于大模型能力与钉钉应用场景的结合,这才是真正的“生产力”所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打工人同时加入几十个群聊,每天上千条未读信息,实在没时间一一阅读却又害怕错过重要信息;使用钉钉IM智能助手,就可以在10秒内自动生成群聊内容摘要,还能直接生成待办事项等延展信息。
再举个例子:在文档应用中,“/”不但能文生文、文生图,还能做到文生表格——相信大部分白领都知道这项功能的实用性。基于钉钉文档的应用场景,用户可以先让智能助手总结现有文档、生成分析或信息综述文件,再根据其总结的文件生成图表,从而大大节约人工时间。
相关标签: 在AI这个重要问题上 钉钉没有骗我
评论列表 (条)